【關節活動度】評估與測量,1次搞懂身體受限位置

關節活動度非常重要。平常聽到的膝蓋痛、肩膀痛,很多都是因為關節活動度不足代償導致。

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健康成人的平均關節運動範圍和評估方式。

還不了解關節動作術語嗎?【關節動作全解析】外展、收內…是什麼?一次告訴你。

參考了很多網站的資料,但數值都稍微不同,這邊是我認為比較符合的數據,但依然是僅供參考!

關節名稱關節動作&活動範圍(ROM°)
踝關節背屈 : 20°
蹠屈 : 45~50°
足內翻 : 30~35°
足外翻 : 15~20°
膝關節膝屈 : 120~150°
膝伸 : 0~10°
膝內旋 : 10°
膝外旋 : 30~40°
髖關節髖屈 : 100~120°
髖伸 : 10~30°
髖外展 : 40~45°
髖內收 : 20~30°
髖內旋 : 35~45°
髖外旋 : 45~60°
腰椎屈曲 : 40~45°
伸展 : 30~40°
側屈 : 20°
旋轉 : 10~15°
胸椎屈曲 : 30~40°
伸展 : 20~30°
側屈 : 20~25
旋轉 : 35°
肩關節肩屈 : 150~180°
肩伸 : 50~60°
外展 : 180
內旋 : 70~80°
外旋 : 90°
水平外展 : 45°
水平內收 : 135°
肘關節肘屈 : 145°
肘伸 : 0°
旋前 : 90°
旋後 : 90°
腕關節腕屈 : 80°
伸展 : 70°
橈偏 : 20°
尺偏 : 45°
頸椎屈曲 : 45~50°
伸展 : 45~75°
側屈 : 45°
旋轉 : 65~75°
關節活動度

背屈 : 20°
蹠屈 : 45°
足內翻 : 30°
足外翻 : 20°

返回目錄

關節活動度

膝屈 : 120~150°
膝伸 : 0~10°
膝內旋 : 10°
膝外旋 : 30~40°

返回目錄

關節活動度

髖屈 : 100~120°
髖伸 : 10~30°
髖外展 : 40~45°
髖內收 : 20~30°
髖內旋 : 35~45°
髖外旋 : 45~60°

返回目錄

關節活動度

腰椎:
屈曲 : 40~45°
伸展 : 30~40°
側屈 : 20°
旋轉 : 20~25°

胸椎:
屈曲 : 30~40°
伸展 : 20~30°
側屈 : 20~25
旋轉 : 35°

返回目錄

肩關節

肩屈 : 150~170°
肩伸 : 40°
外展 : 180
水平外展 : 40~50°
水平內收 : 130~160°
內旋 : 70~80°
外旋 : 60°
水平內旋 : 70°
水平外旋 : 90°

返回目錄

607769e93ff24573a023f0932e9b7433 th

肘屈 : 135~150°
肘伸 : 0~10°
旋前 :80 ~ 90°
旋後 : 80 ~ 90°

返回目錄

腕關節

腕屈 : 80°
伸展 : 70°
橈偏 : 20°
尺偏 : 45°

返回目錄

關節活動度

屈曲 : 45~50°
伸展 : 45~75°
側屈 : 45°
旋轉 : 65~75°

返回目錄

這邊指健身上的柔軟度活動度區別。

柔軟度:
肌肉能被伸展的角度。
例如:其他人幫你把腳抬起來的最大角度。

活動度:
自己控制肌肉的角度。
例如:自己把腳抬起來的最大角度。

參考資料:

https://academic.orthonline.com.cn/node/128207

https://www.haoyishu.com/web/article/1875

在〈【關節活動度】評估與測量,1次搞懂身體受限位置〉中有 2 則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pub-3427496138633431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