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出身體受限【關節活動度】評估與測量,1次搞懂。

關節活動度非常重要。

很多常見的運動傷害,像是膝蓋痛和肩膀痛,往往是因為關節活動度不足所引發的代償性動作所致。

理解正常的關節活動範圍對於預防這些傷害至關重要。

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健康成人的平均關節運動範圍和評估方式。

延伸閱讀:
還不了解關節動作術語嗎?
關節動作全解析】外展、收內…是什麼?一次告訴你。

參考了很多網站的資料,但數值都稍微不同,這邊是我認為比較符合的數據,但依然是僅供參考!

關節名稱關節動作&活動範圍(ROM°)
踝關節背屈 : 20°
蹠屈 : 45~50°
足內翻 : 30~35°
足外翻 : 15~20°
膝關節膝屈 : 120~150°
膝伸 : 0~10°
膝內旋 : 10°
膝外旋 : 30~40°
髖關節髖屈 : 100~120°
髖伸 : 10~30°
髖外展 : 40~45°
髖內收 : 20~30°
髖內旋 : 35~45°
髖外旋 : 45~60°
腰椎屈曲 : 40~45°
伸展 : 30~40°
側屈 : 20°
旋轉 : 10~15°
胸椎屈曲 : 30~40°
伸展 : 20~30°
側屈 : 20~25
旋轉 : 35°
肩關節肩屈 : 150~180°
肩伸 : 50~60°
外展 : 180
內旋 : 70~80°
外旋 : 90°
水平外展 : 45°
水平內收 : 135°
肘關節肘屈 : 145°
肘伸 : 0°
旋前 : 90°
旋後 : 90°
腕關節腕屈 : 80°
伸展 : 70°
橈偏 : 20°
尺偏 : 45°
頸椎屈曲 : 45~50°
伸展 : 45~75°
側屈 : 45°
旋轉 : 65~75°

回目錄

關節活動度

背屈 : 20°
蹠屈 : 45°
足內翻 : 30°
足外翻 : 20°

返回目錄

關節活動度

膝屈 : 120~150°
膝伸 : 0~10°
膝內旋 : 10°
膝外旋 : 30~40°

返回目錄

關節活動度

髖屈 : 100~120°
髖伸 : 10~30°
髖外展 : 40~45°
髖內收 : 20~30°
髖內旋 : 35~45°
髖外旋 : 45~60°

返回目錄

延伸閱讀:
臀部肌群】動作、肌肉起止點

關節活動度

腰椎:
屈曲 : 40~45°
伸展 : 30~40°
側屈 : 20°
旋轉 : 20~25°

胸椎:
屈曲 : 30~40°
伸展 : 20~30°
側屈 : 20~25
旋轉 : 35°

返回目錄

肩關節

肩屈 : 150~170°
肩伸 : 40°
外展 : 180
水平外展 : 40~50°
水平內收 : 130~160°
內旋 : 70~80°
外旋 : 60°
水平內旋 : 70°
水平外旋 : 90°

返回目錄

延伸閱讀:
闊背肌訓練攻略】
三角肌訓練攻略 】
胸大肌 】動作、肌肉起止點
斜方肌】動作、肌肉起止點
菱形肌】動作、肌肉起止點
前鋸肌】動作、肌肉起止點
旋轉肌群】動作、肌肉起止點

607769e93ff24573a023f0932e9b7433 th

肘屈 : 135~150°
肘伸 : 0~10°
旋前 :80 ~ 90°
旋後 : 80 ~ 90°

返回目錄

延伸閱讀:
肱二頭肌】動作、肌肉起止點
三頭肌】動作、肌肉起止點

腕關節

腕屈 : 80°
伸展 : 70°
橈偏 : 20°
尺偏 : 45°

返回目錄

關節活動度

屈曲 : 45~50°
伸展 : 45~75°
側屈 : 45°
旋轉 : 65~75°

返回目錄

回目錄

了解正常的關節活動範圍(ROM)能幫助你確認關節的活動度是否達標,並有效預防因代償動作而導致的傷害。

活動度不足
若活動度過低,例如 :肩關節外旋不足,可能導致運動過程中代償動作增加,提升肩膀受傷或肌肉不平衡的風險。

活動度過度
活動度過高(如髖關節內旋過度)則可能造成關節不穩定,長期下來引發慢性疼痛或關節退化。

因此,定期測試活動度並針對不足的部位進行訓練調整,是維持健康的第一步。

這邊指健身上的柔軟度活動度區別。

柔軟度:
肌肉能被伸展的角度。
例如:其他人幫你把腳抬起來的最大角度。

活動度:
自己控制肌肉的角度。
例如:自己把腳抬起來的最大角度。

參考資料:

https://academic.orthonline.com.cn/node/128207

https://www.haoyishu.com/web/article/1875

回目錄

重訓六大項動作:
‧【槓鈴肩推全攻略】
‧【滑輪下拉全解析】
‧【坐姿划船攻略】
‧【槓鈴深蹲完整教學】
‧【臥推完整教學】
·【槓鈴肩推全攻略】
‧【槓鈴划船全解析】
‧【啞鈴臥推教學】

其他訓練文章:
·【側平舉教學】
·【臉拉 Face Pull 教學】
·【二頭肌訓練攻略】
·【三頭肌訓練】完整教學
膝蓋痛 ?5招,告別「跑者膝」!
·伏地挺身變化式8個動作
·「弓箭步」動作分解與錯誤示範」

回目錄
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理解關節活動度的重要性,並對如何進行關節評估有所啟發。

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想要進一步討論,歡迎在下方留言。感謝你的閱讀,我們下次再見!

回目錄

在〈找出身體受限【關節活動度】評估與測量,1次搞懂。〉中有 2 則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